资讯动态

资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概述(3、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误区误区)

误区一:“我这么年轻,不用担心会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你现在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你未来患心脏病的风险性。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血小板就开始在动脉中积聚,随后会导致动脉阻塞,而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肥胖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或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在年轻时患心脏病。此外,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因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心脑血管病低龄化趋势非常明显。

误区二:“会有警报信号告诉我自己有没有高血压。”因为人们通常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杀手”。你不会有任何患高血压的症状,因此别再等着身体警示你了。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血压异常的方法很简单,即坚持检测血压。高血压的及早调和管控治疗是特别重要的,高血压如不控制好是容易产生包括冠心病、中风、肾衰在内的严重并发性疾病。

误区三:“一患心脏病我就会知道,因为会胸痛。”不一定如此。虽然心脏病常伴有胸痛或胸部不适,但它还有可能导致其他轻微的症状,包括气短、恶心、眩晕、单侧或双侧胳膊疼痛或不适,以及下领、颈部、背部疼痛或不适。如果你有这些症状,即使你不确定是否会心脏病发作也要立即就医。

误区四:“运动量越大越好。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族,平时没时间锻炼,偶尔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练一番。其实,这样的危害更大。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一旦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运动要本着适当、适度、适量的原则。

误区五:“尽量不吃药。”很多冠心病患者,犯心绞痛时,总是尽量忍着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如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药,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很高时,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不会形成耐药性。

误区六:“高血压没症状不用治疗,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这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但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却不会因此消失。对于年龄大于55岁的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 135/85毫米汞柱以下。对于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误区七:“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降脂,或用药后血脂恢复正常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即可不管不顾。”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35毫克/分升,对于健康人而言,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冠心病,上过支架、做过冠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通过降脂干预,血脂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坚持对血脂水平的监测和维护非常重要。

误区八:“腿疼一定是年老的标志,我确定它和心脏没有关系。腿部肌肉疼痛可能是外周血管疾病的标志。外周血管疾病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堆积导致腿部动脉阻塞而引起的。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人患心脏病或中风的几率要比常人高出五倍。

误区九:“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很多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但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旧的血栓依然存在,新的血栓仍将发生。因此,即使放了支架,患者还是有隐忧的。

误区十:“患心脏病后我应该避免运动。”不!尽快有计划地锻炼对你有利!研究表明:经常锻炼或做其他有益于心脏健康的事情会延长心脏病患者的寿命。慢性病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对自己是有益处的。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心脏病患者每周至少要进行两个半小时的适度锻炼。你也可以咨询医生了解自己应如何制定满足自身需求的锻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