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国防科技发展,促进国家繁荣复兴,一直是胡文祥院士美好的愿望。1996年,胡文祥院士被调入总装备部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简称医研所),从事军事化学与生物医药工程领域的研究。胡文祥带领的研究所里拥有一支勇于创新、极富战斗力的科研队伍,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需要20多年,如果60岁退休,那么,只有三十几年工作时间,1/3用来睡觉,1/3用来做杂务,一生中真正用来工作的时间连续计算只有十几年……”作为一名军人,胡文祥具有军人的共性,那就是,只要认准了目标,就去玩命干。梦想召唤,工作即是胡文祥的最爱,走路快、说话快、吃饭快,干起活儿来风风火火。当别人利用节假日陪着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时,当别人在三五成群地打牌、交友、娱乐时,胡文祥正在他的实验室埋头苦干。
2000年下半年,全军“十五”期间重大科研项目举行招标申报活动。身为所长的胡文祥决心以此次竞标为突破口,使医研所的科研能力实现新的跨越。“我也知道我们所目前的条件,无法和实力雄厚且有不少院士、著名专家作后盾的科研院所、军医大学等单位去竞争。但我们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愿意付出99%的努力去追求,哪怕最后我们失败了,我们也问心无愧,因为我们已经尽力了。”胡文祥在准备标书的三个月时间里,付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汗水、泪水甚至热血。他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很难找到他不加班的日子。用胡文祥自己的话说:“天生干活的命,一有项目就兴奋,有时甚至感到睡觉是一种浪费。”也难怪同事们称他为“拼命三郎”。更难怪同事们这样形容他:“如果他不在医研所,就在去医研所的路上。”
胡文祥(左二)在实验室指导地方大学生、研究生
献身科研的漫漫路途中,胡文祥院士在载人航天、军事医学、分子科学与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一连串的骄人成就。他主持国家和全军重大科研课题10多项;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0余项;并获中国优秀青年化学奖、王天眷波谱学奖、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9月6日,在中国科协2002年度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将中国科协2002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奖牌和一万美元奖金颁发给胡文祥博士,以表彰他为国防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院士向胡文祥颁发求实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奖金
他提出的比较化学、广义组合化学等新概念,建立的组合催化方法、重核核磁共振屏蔽效应新原理和胆碱能神经系统新的分子药理学模型、有机磷化合物取代基效应参数及其萃取重金属离子线性自由能关系等,对于推动合成化学、物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军事化学和核磁共振及军事医学等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发表的50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广为国内外同行摘取和引用,有关新原理和新公式还被编入由赵玉芬院士等编著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教材《元素有机化学》一书中,被称作“胡氏公式”。
作为一所之长,胡文祥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增强攻关能力,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飞跃,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制订出完整的人才建设方案,形成“重点引进,在职提高,梯次分开,整体推进”的人才建设方略。几年来,引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数十人。先后送出7人攻读研究生学位、50多人次参加短期培训。正是在他的正确引导下,所内年轻科技人员茁壮成长起来。现已有4人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2人荣获预防医学基金奖。
程天民院士(左)为胡文祥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程天民教授来所洽谈某项目合作事宜时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人这么少,这么年轻,成果这么多。”感慨之余他欣然为胡文祥同志题词“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不可以已,科研无止境,思维无禁区,探索无疆界,以梦为马,正是胡文祥最生动的写照。如今的胡文祥院士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着年少时确立的志向,孜孜不倦,继续在科研强军与科技兴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破浪前进!